發布時間:2024-03-26 15:05:40 央視新聞客戶端
關注中物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天(26日)公布2023年食材產業鏈供應鏈數據。根據數據,在消費強勢復蘇的帶動下,2023年食材消費市場規模超過9萬億元,尤其是餐飲食材消費同比增長明顯。
2023年,我國食材消費市場規模達到9.37萬億元,同比增長10.31%。其中,零售食材消費規模達到7.25萬億元,同比增長7.66%;餐飲食材消費規模達到2.12萬億元,同比增長20.45%。專家表示,2023年國內餐飲消費持續恢復,帶來餐飲業經營業績大幅提升,也帶來餐飲食材消費的快速增長。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崔忠付:2023年隨著消費整體復蘇,我國整個食材市場規模超過了10%,特別是餐飲食材市場的規模超過了20%,充分地體現了居民消費能力和對整個食材供應鏈需求的韌性和活躍度。
從食材流通情況看,食材流通規模保持穩健增長。2023年食材流通市場規模達到6.10萬億元,同比增長11.78%;服務型食材供應鏈企業市場規模達到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3.62%。
從食材流通的外部環境來看,政策支持推動食材流通規模的持續擴大。隨著扶持食材流通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社會資本積極進入食材倉儲、物流、營銷等環節,有效促進了食材流通。
從流通主體來看,農產品流通主體組織化水平不斷提高,尤其農產品批發市場突破地域限制,集團化發展趨勢明顯,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食材供應鏈分會秘書長 秦玉鳴:整個市場主體不斷在擴大,行業的組織化水平不斷在提高,特別是連鎖餐飲的連鎖化率快速提升,我們現在看到很多連鎖餐飲不僅在一、二線城市,現在往三四五線城市在下沉,同時跟現在整個數字化的手段也比較相關。
另外,從流通基礎設施來看,2023年物流基礎設施環境進一步鞏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2023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5%,增速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水平。
農產品食材加工率提升 提升附加值
隨著我國農產品產量的持續增加,我國食材加工產業規模也在快速增長,農產品加工率提升明顯。
2023年,食材加工市場規模達到12.77萬億元,同比增長7.59%。分析認為,食材加工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原因,一方面受益于農產品產量的持續增長,為我國食材加工產業規模的擴大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技術裝備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等關鍵技術和裝備應用,推動了農產品加工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食材供應鏈分會秘書長 秦玉鳴:近幾年國家大力支持產地冷鏈基礎設施,整個產地的農產品加工設施在快速地完善,現在農產品加工率已經達到了60%,我們在2020年可能不到50%的水平。不僅僅是帶動了整個食材的附加值,同時也帶動整個冷鏈物流體系的成長。
專家表示,隨著消費者對食材消費個性化、多元化、高品質的需求逐漸增多,我國食材加工行業將逐步向大宗農產品主產區、特色食材優勢區等領域聚集,產業區域集中度不斷提高,特色食材精細加工有望促進食材附加值進一步提升。
積極推進預制菜國家標準制定
從預制食材來看,2023年預制菜企業數量快速增加,市場擴容趨勢明顯。2023年新注冊預制菜企業4136家,同比增長46%。經測算,2023年我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突破5000億元,2026年有望升至萬億元級別。目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食材供應鏈分會,正在積極參與推進預制菜國家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
(總臺央視記者 王善濤)
每日 推薦
- 胡大劍出席國有企業采購與供應鏈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成果交流會
- 中物聯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中物聯黨委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議
- 蔡進出席北京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座談會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預告:《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活動
- 《塑料托盤剛度試驗中預估蠕變大小的回歸分析方法》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中國重要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周報 (251110--251114)
- 老撾駐華使館參贊蘇提達·洪盛帕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關于召開“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的通知
- 崔忠付主持《汽車整車多式聯運物流信息交換規范》等兩項團體標準審查會
- 關于組織推薦參評第二十六屆中國專利獎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