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3 10:33:45 研究室
關注中物聯
為解決疫情下貨物運輸受阻的難點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單位——中遠海運物流充分發揮網絡及資源優勢,與上港集團、上海泛亞航運及浦海航運密切協作,利用長江黃金水道推進“水水中轉”“陸改水”“集并中轉”“內河支線”等多個服務產品,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客戶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暢通“綠色水運通道”。
聚焦港口 助推水路轉運服務產品
中遠海運物流充分調動長江沿線港口資源,加強與上港集團長江服務中心及各口岸港口協同合作,利用“滬太通”“太申快航”“蕪湖—上海聯盟穿梭巴士”及五定班輪定班期、定航線、運力強、防疫經驗豐富的優勢,為廣大客戶提供“水路轉運綠色通道”,解決上海至多地公路運輸受阻的痛點問題,竭力保障貨物在上海港與各長江沿線港口之間暢通無阻。
3月以來,太倉外代與上港集團太倉服務中心密切配合,已成功代理太倉港穿梭巴士進出口約6000標箱,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約350%。在此基礎上,太倉外代與上港長江多式聯運公司密切配合,推出了周邊城市在太倉港集并中轉的服務產品,助力江陰、靖江、蘇州及太倉本地眾多企業的貨物經太倉港中轉進出上海港,目前已經完成逾3000標箱木材、電子產品、汽車配件、服裝、工業原料、商品空箱等貨物的保通保暢工作。
高效協同 豐富長江內河支線產品
疫情以來,面對多地公路受阻、客戶出運難的堵點,中遠海運物流充分挖掘水路運輸潛力,依托集團內部優勢,協同上海泛亞航運及浦海航運等兄弟單位開辟了宜興/宿遷至太倉正和國際碼頭及上海外港外貿的內河支線產品,有效解決了陸路集卡跨省運輸受限的困難,成功打通了多處內河通道。公司支線網絡向腹地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將服務客戶覆蓋到了蘇北地區。自內河支線產品上線以來,長江通道中心為宜興、宿遷的新興貨源地的生產企業保障了裝飾材料、化工原料、鋼結構等貨物運輸。
在此基礎上,太倉外代將產品功能進行迭代升級,與“滬太通”和“太申快航”有機結合,推出“水水中轉”服務,將宜興/淮安等地水運至太倉港的貨物再轉運至內河沿線其他港口,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間宜興、淮安等地客戶供應鏈的穩定通暢。截至目前,“內河支線”+“滬太通”/“太申快航”產品已經完成了超600TEU貨量。
淮安中遠海運物流緊緊圍繞當地市委市政府樞紐港建設總要求和“一城一港一中心”戰略定位,以及與上海港、江蘇省港合作契機,大力發展淮安港公鐵水多式聯運,全面提升口岸服務能力,進一步打通外貿出口通道阻礙。圍繞“ICT陸改水”“CCA水路外貿”等業務模式推動外貿箱量增長。公司充分利用上海港航線和空箱等資源,借助“海河聯動 滬淮同城”推廣會宣傳熱度,積極引進外貿船公司,設立還箱點,加快推進內河支線運輸,實現外貿企業出口業務實現在淮安新港直接出口,解決外貿船公司設還箱點難題,推動外貿業務發展,優化全市營商環境。后續將緊扣運輸結構調整契機,充分發揮集聚港、航、貨一體化優勢和主觀能動性,推進大宗物資散改集、公轉水、公轉鐵增量轉化。
量身定制 打造“陸改水”服務產品
隨著上海疫情管控進一步升級,中遠海運物流所屬各口岸單位著力在危機中育先機,通過與上港長江多式聯運公司的深入合作,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整合拖車、船公司、各兄弟單位優勢資源,緩解疫情期間公路運輸的壓力,全力打通上海與全國各地的水上物流通道,為長江沿線地區客戶提供陸改水解決方案。
支線駁船+海運干線
受疫情影響,各地交通管制升級,集卡車陸運受阻,貨物無法運至上海港出口。一旦趕不上船期,客戶將承擔巨額違約金。江陰中遠海運物流充分發揮長江內支線班輪優勢,為客戶設計了將貨柜經江陰港內支線駁船水運至上海港海運出口的方案,并全力爭取各大船公司的運價優惠,動態更新江陰港空箱余量,積極協調調箱事宜,緊盯駁船動態,確保及時銜接干線海船。
4月以來,江陰中遠海運物流成功操作了江陰港至上海港內支線出口箱量251TEU,為客戶出口打通了綠色通道。
海運干線+水水中轉
蕪湖外代將國外進口至上海的貨物利用安徽港航“上海-蕪湖”陸改水通道將貨物轉運至蕪湖,再經合蕪小支線“陸改水”至合肥港,屬地集卡送貨至工廠,保暢客戶進口“上海-蕪湖-合肥”全水運輸方案。在出口方面,客戶可通過合蕪小支線將貨物由合肥港“陸改水”至蕪湖,再由蕪湖港上駁船至上海銜接外貿干線船出口。蕪湖外代屬地陸改水不僅解決了重要客戶的燃眉之急,又打開了蕪湖、上海進出口“陸改水”雙向通道,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161TEU。
陸改水+支線駁船+倉儲裝卸+集卡托運
常州外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及時向客戶推薦陸改水+支線出運模式,配套倉儲裝卸及集卡拖運,幫客戶實現當天裝箱上船出運,截止目前,已出運約115TEU,支線出運量4月份較上月增長46.95%,得到客戶的充分肯定。
疫情期間,中遠海運物流攜手上港集團和集團內兄弟單位,積極發揮黃金水道優勢,既保障防疫物資和重要民生物資運輸,又為長三角沿線的企業貨物出運提供了更加經濟而高效的“綠色水運通道”,開啟守“滬”新模式。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胡大劍出席國有企業采購與供應鏈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成果交流會
- 中物聯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中物聯黨委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議
- 蔡進出席北京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座談會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預告:《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活動
- 《塑料托盤剛度試驗中預估蠕變大小的回歸分析方法》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中國重要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周報 (251110--251114)
- 老撾駐華使館參贊蘇提達·洪盛帕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關于召開“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的通知
- 崔忠付主持《汽車整車多式聯運物流信息交換規范》等兩項團體標準審查會
- 關于組織推薦參評第二十六屆中國專利獎的通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