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23 10:08:55 中物聯冷鏈委
關注中物聯
冷鏈物流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融合協同發展
——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冷鏈產業合作峰會上的致辭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過去的一年,在黨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以及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率先擺脫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巨大影響,走出了經濟萎靡不振的泥潭。2021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持續顯現,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9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
與此同時,消費市場延續上年逐季恢復態勢,市場活力持續改善,具體表現在:
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大幅回升,消費市場加快復蘇。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3.9%,兩年平均增長4.2%。疫情對消費市場的影響不斷減弱,消費需求加快釋放。
二、商品銷售增勢良好,餐飲等服務消費明顯復蘇。一季度,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0.4%,兩年平均增長4.8%。餐飲收入同比增長75.8%,其中3月份餐飲消費顯著改善,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1.6%。
三、網絡銷售發展向好,實體店零售繼續回升。一季度,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5.8%,兩年平均增速為15.4%,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用時僅83天,比2020年縮短45天。實體店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2.2%,市場活力進一步恢復。
在經濟大環境日益復蘇的大背景下,冷鏈物流板塊尤其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整體行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進入到2021年以來,冷鏈物流行業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
一是冷鏈產業環境將迎根本性利好
進入2021年以來,中央領導同志對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做出重要批示,冷鏈物流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當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冷鏈物流不僅是改善和解決我國當前主要矛盾的重要保障手段,冷鏈物流也是推動鄉村振興、助力精準扶貧、促進消費升級的融合劑、催化劑。近期,中物聯冷鏈委正在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密集開展冷鏈物流調研,多項冷鏈政策落地在即。
二是冷鏈物流行業監管力度趨嚴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等事件的影響,政府對于冷鏈物流的監管進一步深化,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監管平臺已初步建成,從枝頭到舌頭的國內冷鏈食品信息鏈也在加速連通過程中,全鏈條、全流程、全覆蓋的食品安全體系將會建立。此外,由國家衛健委、中物聯及中物聯冷鏈委等單位共同起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首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已經于今年3月11日正式實施,配套的市場監管和行業執法即將就位,長期以來劣幣驅除良幣的不利局面將得到改觀。
三是對于冷鏈物流的要求進一步提升
2020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1000美元,中產階級數量接近4億人,城鎮化率超過60%,生鮮電商交易額約3000億元左右。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城鎮化進程的加速和消費場景的改變,冷鏈物流市場需求日趨旺盛的同時,也對今后冷鏈物流的發展提出了“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等更高層面的要求,倒逼冷鏈各領域企業加強危機意識、加快轉型升級。
四是冷鏈物流資源建設力度持續增強
進入到2021年,各級政府更加意識到冷鏈物流對于保障基礎民生工作的重要意義,發展冷鏈物流產業,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布局,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發展重點。伴隨著冷鏈新基建政策的逐步深入,冷鏈物流兩端及流通環節的各類基礎設施及服務能力進一步完善,逐步向體系化、系統化方向沉淀。
粵港澳大灣區由廣東省廣州、深圳等九個珠三角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 總人口已超過7300萬人,GDP總量達到12萬億元,是比肩全球三大灣區的世界級城市群。因此在大灣區,冷鏈物流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據測算2021年大灣區食品冷鏈需求量將突破2600萬噸,食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突破400億元。
目前從港澳、深圳和廣州之間的冷鏈物流發展關系來看,深圳地區承擔著供港蔬菜和鮮活冷凍食品的集散、倉儲和配送功能,廣州依托《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建設實施方案》,立足廣州、攜手灣區、聯結港澳、輻射內地,大力發展粵港澳“菜籃子”工程。香港作為世界級的自由貿易港,在全球食品貿易中轉業務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進口的很多冷鏈食品先要通過航空、航運達到香港,然后分銷到內地。
總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在冷鏈物流發展方面具有三大優勢:
一是改革開放程度高,國際貿易制度創新和營商環境相比其他內地城市具有優勢,在關稅優惠(CEPA等)、通關便利、金融配套、資金扶持等方面政策洼地屬性突出。
二是產業基礎設施體系完善,粵港澳之間基本形成了以廣州港、深圳港、香港港、澳門港為樞紐港,由江門港、中山港、佛山港、虎門港等組成的港口群;形成了由廣州、深圳、香港、珠海等組成的空港群;形成了由深港西部通道、皇崗、沙頭角、深圳灣、福田口岸、文錦渡等6個陸路口岸和廣九高速鐵路等組成的陸路運輸體系。
三是冷鏈需求空間大,據統計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為2.3萬美元,人均消費能力強,對生鮮食品需求旺盛,品質要求高。這也催生了大量的冷鏈物流企業在粵港澳地區開展冷鏈服務,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百強企業中有13%分布在該地區。
加快粵港澳冷鏈物流水平的提升,將有助于大灣區更好地打造宜居的城市群生活圈,對于全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意義重大。
雖然優勢明顯,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大灣區冷鏈物流的發展仍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分布結構失衡,粵東西北地區與廣深、港澳冷鏈物流銜接不匹配;供應鏈結構還需優化,生鮮食品行業上游貨源相對分散;跨境冷鏈形勢仍然嚴峻,食品進出口是大灣區核心業務之一,在新冠疫情影響下,整體業務運營受到較大影響。
借此峰會之際,行業精英齊聚,在此我對大灣區冷鏈產業的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充分分析地區特性,為冷鏈物流發展創造新環境。大灣區各地均具不同的地域優勢,如廣東省的科技創新活躍;香港特區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和航運系統;澳門特區擁有葡語國家的經貿服務平臺和大量資本等。促進冷鏈物流的發展,還應充分分析地區特性及市場需求,結合冷鏈物流行業發展要求,創建適宜行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助力冷鏈物流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的搭建。
第二、優先整合現有資源,為冷鏈物流發展提供新動能。大灣區整體經濟發展活躍度較高,冷鏈物流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加之開放性政策的助力,更是為冷鏈物流創造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在此背景下,優先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做好頂層設計,形成整體“一盤棋”的資源規劃至關重要。在助力冷鏈物流發展的過程中,還需進一步提升現有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避免出現資源浪費或過渡投入的情況發生。
第三、組建專業人才團隊,為冷鏈物流發展奠定新基礎。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地域優勢,充分發揮產學研的整合力量,吸納各方精英人才,組建“理論+實踐”的行業復合型人才團隊。加強與各方主體的聯動,建立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內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及保障,奠定行業發展新基礎。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冷鏈物流已經進入到了全新的階段。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更是給冷鏈物流帶來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在“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讓我們一起攜手,共繪大灣區冷鏈物流發展的新藍圖。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中國兵器第一機械集團、中寶智運一行到訪中物聯
- 胡大劍出席國有企業采購與供應鏈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成果交流會
- 中物聯黨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 中物聯黨委召開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議
- 蔡進出席北京市“十五五”規劃專家咨詢委員會座談會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預告:《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活動
- 《塑料托盤剛度試驗中預估蠕變大小的回歸分析方法》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中國重要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周報 (251110--251114)
- 老撾駐華使館參贊蘇提達·洪盛帕一行來訪中物聯座談交流
- 關于召開“物流樞紐與產業融合發展大會”的通知
- 崔忠付主持《汽車整車多式聯運物流信息交換規范》等兩項團體標準審查會

